美國總統拜登於本月早些時候宣布,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大規模新進口關稅。加拿大目前正在研究美國的這項政策,雖然尚未承諾將採取相同措施。
根據加通社報導,目前中國品牌在加拿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中並不佔主導地位,但特斯拉(Tesla)自去年起將其供應加拿大的電動汽車生產轉移至上海,導致加拿大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數量大幅增加。特斯拉目前在加拿大電動汽車市場的佔有率接近1/3,使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加拿大第二大電動車進口來源國,進口額達28億元。
加拿大汽車製造商協會(Canadian Vehicle Manufacturers’ Association)指出,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在歐洲已取得顯著進展,下一步目標將是北美市場。
加拿大與美國步調一致 加拿大汽車製造商協會主席布萊恩·金斯頓(Brian Kingston)在接受採訪時表示:「這可能就在眼前。」他並不主張加拿大立即跟隨美國提高關稅,因為擔心中國(中共)會採取報復措施。然而,他強調加拿大與美國的政策需要保持一致。
金斯頓指出:「我們的政策必須始終一致。」
美國總統拜登於5月14日提出動議,將美國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的進口關稅提高至100%。他指責中國(中共)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進行不公平補貼。此外,拜登還計劃對一系列其他中國產品加徵關稅,包括太陽能電池、計算機芯片、醫療設備和鋰離子電池。
目前,加拿大對中國製造的汽車徵收6%的關稅,但購買電動汽車可享受高達5000元的聯邦退稅。
自美國採取關稅措施以來,加拿大總理特魯多、工業部長商鵬飛(François-Philippe Champagne)和貿易部長伍鳳儀(Mary Ng)都表示願意考慮施加關稅,但尚未承諾會效仿美國。
5月21日,特魯多在費城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(Kamala Harris)會晤後表示:「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美國的行動。」
特魯多的工作人員表示,經濟聯繫和供應鏈是這次會談的重要部分。近年來,加拿大和美國一直在調整其電動汽車產業,包括關鍵礦產、電池和電動汽車的製造。
電動車占汽車行業比重越來越大 加拿大對電動汽車產業進行了大規模投資,僅在過去兩年中就投入了300億元,為斯泰蘭特(Stellantis)、大眾和本田建設電動汽車電池和汽車生產基地。
這些舉措主要是為了防止中國對北美傳統汽車產業的衝擊。汽車行業占美國經濟的近5%,在加拿大占2%以上。
近1,000萬美國人和50萬加拿大人直接或間接受僱於汽車行業。
未來,電動汽車在汽車行業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大。加拿大規定,到2026年,所有銷售的汽車中必須有20%是電動汽車,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增至60%,到2035年必須達到100%。
2023年,全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加拿大新車註冊總量的近11%,高於2022年的8%。
美國希望到2032年,其新車銷售量的三分之一為電動汽車,但不同於加拿大,美國並未強制要求電動汽車銷售。
金斯頓表示,加拿大的工業政策在許多方面與美國脫節,包括強制銷售電動汽車的要求,他希望看到這一強制令終止。然而,他指出,加拿大目前的工業戰略並未關注電動汽車的生產地。
金斯頓表示:「這是一個問題。」
中國補貼 電動車價格低 雖然中國汽車公司目前尚未在北美銷售電動汽車,但由於中國電動汽車價格較低,在歐洲市場份額迅速增長。
中國上汽名爵MG4電動車在德國的起價約為42,000加元,而類似的大眾ID3電動車起價近60,000加元。
2022年,中國汽車品牌占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4%,而2019年還不到0.5%。歐洲倡導組織「交通與環境」的分析顯示,今年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1%,到2027年將增至20%。
去年10月,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啟動了對中國電動汽車補貼的調查,考慮徵收進口關稅。
馮德萊恩在今年3月表示:「公平競爭是好事,但我們不能接受中國大量補貼的電動汽車充斥我們的市場。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,保護我們的產業。」
金斯頓建議,在中國電動汽車進入加拿大市場之前,加拿大應考慮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補貼行為進行反傾銷調查。
金斯頓表示,加拿大不需要立即像美國一樣徵收關稅,但應該做好準備,以應對未來可能的變化。
「我們必須為中國電動汽車的激增做好準備。」他說,「我們應確保在需要提高關稅時,有相應的措施可以採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