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國汽車巨頭賓士陷入經營危機
#賓士 #電動車 #中國市場 #德國車廠危機
獲利下滑 賓士2024年二度下調財測
德國汽車大廠賓士(Mercedes-Benz)正面臨嚴峻挑戰,2024年兩度下調全年利潤率預測,主因是中國市場需求疲軟。賓士的高端車策略受挫,反映出其在電動車轉型過程中的困難,以及在中國市場遭遇的阻力。儘管2024年全年財報尚未公布,分析師指出,賓士高層對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保持謹慎態度。
賓士在2024年第三季財報中顯示,全球交車量年減3%,其中中國市場交車量大跌13%。當季淨利潤下降至17.19億歐元(約594億新台幣),較去年同期的37億歐元(約1279億新台幣)銳減超過50%。息稅前利潤(EBIT)年減48%,至25.2億歐元(約871億新台幣);銷售額年減6.7%,至345.28億歐元(約1.19兆新台幣)。
此外,賓士汽車部門的銷售利潤率(ROS)從去年同期的12.4%下降至4.7%,創下2021年拆分卡車業務以來新低,遠低於最低目標8%。因此,賓士將全年汽車部門的預測調降至7.5%至8.5%之間,低於原本的10%至11%目標,顯示2024年下半年ROS可能僅約6%。
賓士執行長康林松(Ola Kaellenius)指出,「市場環境充滿挑戰,競爭激烈,尤其是在中國。」由於中國經濟疲軟與房地產危機影響,消費者在購買大宗商品時變得更加謹慎。
無法應對中國電動車挑戰 老牌車廠陷困境
進入2025年,賓士公布2024年全年銷量,全球汽車銷量比2023年減少3%,降至198萬3400輛,而電池電動車(BEV)銷量更大幅下滑23%,降至18.5萬輛。其中,賓士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減少7%,是全球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,遠超過歐洲市場的3%跌幅。
《路透社》指出,賓士BEV銷量的下滑將加劇其壓力,因為2025年歐盟將實施更嚴格的二氧化碳減排標準。如果電動車銷量持續低迷,賓士可能面臨昂貴的碳排放交易或高額罰款。
過去數十年,外國車廠在中國市場賺取巨額利潤,但當地市場快速轉型至電動車時,賓士等傳統豪華品牌卻無法跟上,導致市佔率不斷下滑。從車用軟體、電池技術到供應鏈管理,這些老牌車廠在關鍵領域全面落後中國電動車企業。
賓士EQE在中國市場銷量掛零
賓士旗下純電動轎車EQE,原本被寄予厚望,卻在中國市場遭遇重大挫敗。該車款於2022年上市,起初售價為52.8萬至58.5萬元人民幣(約241萬至267萬新台幣),後來降至47.8萬至53.43萬元人民幣(約218萬至244萬新台幣),但2024年10月在中國的銷售量竟然掛零。北京賓士經銷商表示,這可能與新款車型未到貨有關,但仍引發市場關注。
根據數據,賓士EQE在2024年除1月賣出63輛外,其餘月份單月銷量皆未超過50輛,7月起甚至降至個位數,7、8、9月分別僅賣出7輛、2輛和3輛,顯示出賓士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壓力極大。
賓士將於2月20日公布2024年全年財報,雖然仍有信心達成7.5%至8.5%的全年銷售利潤率目標,但分析師認為,賓士高層對中國市場的長期前景仍然悲觀,主要因為當地電動車市場產能過剩,價格競爭加劇。
不僅賓士,福斯(Volkswagen)、BMW等德國汽車大廠也在中國市場面臨相同困境。中國電動車品牌的崛起,加上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,使得德國豪華車品牌在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遭遇空前挑戰。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