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貸令影響建商資金流動 房貸戶面臨更大壓力

作者:

分類:

央行近日呼籲各大銀行強化對不動產貸款總量的管控,此舉被廣泛認為是為了抑制過熱的房市。根據住商機構彙整的內政部數據,2022年全台住宅建照量達18萬戶以上,創下1995年以來的新高。由於建案工期一般為三年,這些新建案將在今年進入交屋高峰期,屆時購屋者恐面臨申請貸款困難的局面。專家指出,這波限貸令將對即將交屋的買房族及中小型建商造成衝擊,建商因資金流動的壓力而急於動用貸款,可能進一步排擠房貸戶的資金需求。

預售屋交屋潮來臨 房貸申請困難重重

根據《經濟日報》報導,內政部數據顯示,自1991年起,全台住宅建照戶數的高峰出現在1992至1994年間,每年均超過20萬戶。此後再未突破20萬大關,直到疫情後的房市熱潮,2020至2022年間再次出現高峰,2022年更達到18萬674戶,創下1995年以來的新高紀錄。

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,2020至2022年間,全台住宅建照數量達到51萬1178戶,按照現今工期3至5年計算,今年將迎來大規模的交屋潮。然而,央行的限貸令正好在此時出台,首先受影響的將是疫情後進場且即將交屋的預售買家。同時,急需土建融資金的中小型建商也面臨資金斷流的風險。此外,對於想購買中古屋的民眾來說,如果自身條件不夠優越,貸款申請也將面臨更大挑戰。

整體來看,此波限貸令可能對房市造成顯著衝擊。然而,國內經濟體質依然穩健,中古屋屋主或新建案開發商對於房價仍持有較高期望,預計買賣雙方將在價格上形成拉鋸戰局。下半年房屋買賣移轉量將大幅縮減,至於房價是否調整,則需視整體金融環境而定。

建商加速提領資金 房貸戶壓力倍增

面對央行的總量管制以及銀行法第72條之2(規範不動產放款比率上限)的雙重壓力,銀行的運營已面臨挑戰。然而,隨著建商擔憂未來資金進一步受限,近一個月內銀行出現了資金恐慌提領潮,這可能進一步擠壓房貸戶的資金需求。

金融業界將建商急於從銀行提領資金的行為稱為「逆向擠兌」。有國銀高層透露,目前銀行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,一方面,房貸申請者因等待時間過長而不滿,另一方面,建商擔心未來借貸困難,紛紛搶先動用「已准而未動用」的貸款額度,這進一步加劇了銀行的資金壓力。

所謂「已准而未動用」指的是銀行核准的建商周轉金額度,建商可以隨時動用。然而,過去建商通常因資金充裕而不急於動用這些額度。隨著銀行水位接近滿載並受限貸令影響,建商紛紛提領周轉金。即便這些資金可能仍存放在銀行,但其仍然增加了銀行的不動產放款比重,根據第72條之2規定,每筆存款僅有30%的額度可用於放款,這使銀行的資金壓力倍增。

銀行主管坦言,未來房貸戶面臨「求貸無門」的情況將更加嚴重。儘管央行和立委呼籲優先保障首購族房貸,但在實務操作上,首購族房貸依然難以倖免。此外,今年的交屋潮與限貸令同時出現,可能導致建商無法順利撥出分戶房貸,進而引發交屋困難。目前已有多家建商全力爭取分戶貸款額度,顯示出資金壓力的嚴峻形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