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標籤:#俄羅斯地震 #海嘯警報 #台灣海嘯預警 #中央災變中心 #地震速報 #堪察加強震 #太平洋海嘯 #台灣沿海警報 #氣象署警告 #地震波高觀測
俄羅斯堪察加規模8.8強震觸發太平洋海嘯 台灣沿海啟動海嘯警報
今(7月30日)上午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方外海發生規模8.8的強烈淺層地震,震源深度僅20.7公里,為近期最強震之一。地震發生後,中央氣象署於上午11時40分發布海嘯警報,預估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將於下午1時18分起陸續影響台灣東部、東南部、東北部與西南沿海地區。這也是台灣首次因海嘯事件而正式啟動中央災害應變中心。
台灣沿海海嘯波高觀測數據公開 晚間解除警報
根據氣象署下午5時10分的最新通報,台灣沿海地區已觀測到海嘯波浪抵達,但波高普遍低於1公尺,未構成重大災情:
- 蘭嶼波高最高達12公分(16:09)
- 台東成功與小琉球各測得7公分波高
- 宜蘭蘇澳觀測到9公分波高
- 屏東東港測得7公分波高
考量目前海嘯威脅已解除,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晚間同步撤除。氣象署提醒民眾,儘管波高不高,但仍應保持警覺,避免於未完全解除警報前進行任何水域活動。
中央首次啟動海嘯細胞廣播警報 只針對高風險地區發送
此次海嘯警報也是台灣首次利用「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(PWS)」針對沿海地區推播緊急訊息。此警報系統可將警訊精準發送至高風險鄉鎮市區,提高防災效能、減少過度恐慌。
為何東部影響較輕?地形因素關鍵解密
中央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,海嘯波形成後會以每小時數百公里速度傳遞,傳遞速度取決於海底深度,愈深速度愈快。他也指出,台灣東部多為海底峭壁地形,較難形成波高堆積;而西南部地形則較平緩,容易造成波浪堆高現象,因此波高略高。
太平洋地震帶活躍 堪察加地區屢發大規模地震
本次地震震央位於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交界的海溝帶,是地震活躍區之一。根據統計,1900年以來該區已發生超過133次規模7以上地震,其中12次達8級以上,1952年更曾發生規模9.0地震並伴隨12公尺海嘯,為全球第五大強震。
氣象署:依波高分級啟動不同層級應變
依據2025年修訂的氣象署發布標準,海嘯預估波高分為以下三級:
- 1級:0.3公尺以上未達1公尺,可造成人車沖倒
- 2級:1公尺以上未達3公尺,能沖壞木板等輕結構
- 3級:3公尺以上,具嚴重淹沒與破壞風險
此次俄羅斯強震預估波高多落在0.3至1公尺之間,屬1級警戒範圍。
防災重點提醒
- 切勿於警報未解除前靠近海邊或從事水上活動
- 注意連續多波海嘯可能性
- 留意政府最新災防公告
- 離島及低窪沿岸區域民眾務必提高警覺
關鍵字強化搜尋(SEO)
俄羅斯地震、堪察加8.8地震、太平洋海嘯、海嘯警報解除、中央災變中心、台灣海嘯警戒、台灣沿海波高、地震速報、地震引發海嘯、細胞廣播警報、氣象署地震中心、災防應變機制、東南沿海警報、西南沿海海嘯影響、海嘯防災知識
請持續關注氣象署與政府公告,確保自身與家人安全。如有臨海活動計畫,請再三確認是否解除海嘯警報再行動。
發佈留言